2008年5月8日 星期四

與原住民合作調查鸞山巨榕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新聞稿

有腳的樹:


林試所與原住民合作調查鸞山巨榕



(影像: 鸞山部落 王水土 Aziman 先生 提供)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的研究人員和布農族原住民合作,於96年間調查台東縣延平鄉鸞山部落的巨榕生態、地理及文化特性,發現鸞山地區約有400株以上的巨型榕屬植物,數量遠超過當地居民的想像。這項合作開啟了科學與傳統知識的對話,具有重大意義。


台東縣海岸山脈西側,保留大量巨型榕屬植物,這些榕樹盤根錯節、蔚然成林。鸞山部落長久以來,更從週邊環繞的大片榕樹林延伸出許多故事、意義及地理命名,成為當地文化傳承及生態教育的最佳教材。當地布農族稱榕樹為Vavakalun(白榕),意即「有腳的樹」,取其用氣根移動且不能做為地標的特質。

鸞山社區在國際部落遊學及生態旅遊導覽時,面臨著沒有確實的數據及實際調查資料可以展現的困境,於是尋求林業試驗所的奧援,希望由林試所的生態、地理資訊系統及社會科學專家的協助,全面性地紀錄巨榕的生態、林相、地理位置,同時保存榕樹的口傳敘事。

林試所為此組成三人專業諮詢小組,由經濟組王培蓉博士負責巨榕調查的細部規劃與執行,她引導部落進行調查,同時重視傳統文化、社會規範及世代傳承的力量。她特別強調耆老的參與及知識保存,鸞山部落不僅在這項調查中得到榕樹的完整紀錄,同時展現部落居民對資源的瞭解與管理的能力。

部落參與者王水土(Aziman)先生說,這項調查由部落前輩帶隊指引,吸引一些原本沒參與意願的族人開始關心,也使年輕人有機會理解傳統知識的豐富與創造力,為社區工作的推動及文化的傳承注入更多的力量。

諮詢小組中生物組王相華博士指出,調查榕樹的覆蓋面積比株數還有意義。他說,因鸞山部落的布農族是一個從中高海拔遷移至低海拔的族群,生活領域歷經劇烈變遷,可藉由只能在低海拔生存的榕樹的在地觀察,闡釋其原住民傳統知識的創新活力與強靭的適應力。


林試所經營組空間資訊規劃專家謝漢欽博士則指導部落人員如何選購數位圖檔、示範Google Earth與定位資料結合的操作方式,並教導衛星定位儀的使用。謝博士說,可以將這份榕樹地圖與已完成的部落地圖做整合,從圖中可明顯的看出傳統獵區、水源地或禁區和現今榕樹分布的關係,由圖像再一一描繪各區的特色及傳統故事,更強化了不同事件與地理的關連性。


林試所林業經濟組組長吳俊賢博士表示,這項工作從在地社區的思維出發,結合現代林業科學,跨越了科學與傳統文化的鴻溝,並回饋為地方知識的一部分。而促成這項合作的推手是林試所前任所長金恆鑣博士,他從森林經營管理與原鄉部落的共同未來為起點,要求林試所為此盡一份力量,這也成為原住民參與生態調查及林業管理的成功範例。


新聞聯絡人:林業試驗所林業經濟組 助理研究員 王培蓉
聯絡電話:02-230369978轉1302 傳真:02-23751127

沒有留言: